学习时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官方数据表明,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贵与融资难两个方面。请您谈谈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
秦志辉:融资难方面,据问卷调查显示,2017年1月份,33.0%、38.8%、40.7%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微型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最低。34.6%的中小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资金缺口在20%以上的企业占19.1%,反映流动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比例为35.4%,高于中型企业的35.1%和微型企业的30.1%。
融资贵方面,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6年3月份,大型、中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为3.89%和4.46%;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为6.69%和7.08%。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小,融资成本相对也就越高。据调研,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 50%甚至更高,在融资过程中除了贷款利率和担保费之外,还要支付一些资产评估费、审计费、保险费等,这也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变贵。
汤敏:首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渠道更加多元,比如除银行外,还有小额贷款公司、众筹等新方式。那为什么还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呢?这里面有一个比例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现实中存在一些本不应融资的企业却仍申请融资了。所谓融资,实际上是用别人的钱来实现自身的盈利,所以作为企业来说,首先应以自身的资本金来运营企业,然后再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去筹集资金。
其次,关于融资贵。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等各方面都不够规范,且融资数额比较少。与此相对照的,大型企业一方面比较规范,另一方面融资数额较大。所以,作为金融机构来讲,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申请时,调查企业状况等方面的相对成本就会比较高。另外,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五年的生存率尚不足5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企业都破产了。所以,从以上的分析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古今中外,都比较难、比较贵。
熊涛:浙江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大省,从浙江银监局运用金融大数据监测到的情况看,近年来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总体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3月末,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94万亿元,同比增加1248亿元,户数167万户、同比增加22.2万户,浙江银行业给予小微企业的融资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从目前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要呈现出结构性、阶段性特征。具体而言,融资难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首先,不符合产业、环保政策的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这部分中小企业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节约等方面不符合政策要求,属于被淘汰或被限制的对象,银行须按照国家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要求,在信贷上采取稳妥的压缩或退出措施。
其次,杠杆率较高、缺少担保导致的融资困难。缺乏有效抵押担保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硬伤,而近年来局部地区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发酵,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前些年,浙江中小企业大量通过互保、联保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但在部分企业担保链风险集中暴露后,“去杠杆”和“去担保”成为政银企各方的共识。2017年2月末,浙江被担保对公客户6.4万家,比2016年初减少了7459家。目前,浙江辖内企业担保链风险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企业因担保方不再续保而出现了续贷困难,这些企业往往杠杆率也都比较高。此外,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高但经营不确定性的风险较大,银行虽然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进行支持,但这类企业的融资渠道应以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为主。
再次,融资难易与企业经营状况高度相关。2016年11月,我们对11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融资难度增加的中小企业普遍经营状况不佳,其中,41.5%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6%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关于融资贵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商业可持续原则,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比较高,无论何种融资渠道,其融资成本总体上都要高于大中型企业。另一方面,近年来市场利率下行是客观事实。
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反映“融资贵”,主要是由于产能过剩和定价能力不足,传统产业的利润下滑,导致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力下降。2016年下半年以前,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在低位徘徊,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多个月下滑,导致企业的实际利率承受能力下降。
学习时报: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许多讨论都将焦点放在金融机构放贷高门槛上。您认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志辉: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在金融方面,目前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渠道,由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风险也相对较高,小微企业业务综合回报率比较低。同时由于信贷资源有限,银行贷款普遍要求土地和房产抵押,而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不动产,因此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较慎重,有“惜贷”现象。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融资渠道和工具不断丰富,但是直接融资门槛相对小微企业仍然较高,能够上市、发债等的小微企业是极少数,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加剧小微企业的融资矛盾。
二是在外部配套环境方面,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各类涉企信息分散,金融机构很难直接、低成本地获得小微企业纳税、依法经营、订单交易等的真实信息,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缺抵押、缺信用,融资能力较弱,急需第三方担保提供增信功能,而我国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健全,担保机构的担保条件也较高,也增大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
三是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些天然的弱势因素,包括规模小、企业管理和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记录不健全、企业主个人信息不透明、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缺乏抵质押物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小微企业在获取金融服务资源上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达到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门槛的要求。
汤敏:首先,相对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之所以凸显,是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国有大企业为主,更多倾向于服务大企业。在现有机制下,这样做的风险包括问责风险会相对比较小。能够给民营企业贷款的多是民营银行,而民营银行的数量却比较少。其次,我们还缺少法律上的要求。比如,美国有专门的社区投资法,要求银行一定要有一部分资金贷给当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是号召而缺少一些法制上的保障。再次,中小企业融资应采取多层次、多手段的方式,但我国主要是银行为主,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比较少。最后,中小企业更多应实行股本制,应该由股东来解决其融资方面的需求。金融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存款,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可以理解。
熊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其原因也各有不同。从浙江的情况来看,“低、小、散”是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80%左右是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面对主业利润下滑,不少中小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炒房炒矿,甚至“以钱炒钱”参与民间借贷。同时,前些年部分中小企业“过度融资、过度投资、过度担保”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浙江省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面实施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落后产能和低效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融资等方面都受到更大约束。
对于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的融资困难,我认为根本上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去产能、去杠杆、去担保在信贷领域的必然反映,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特征。当然,区域信用风险上升和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学习时报: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融资,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国外哪些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秦志辉:国外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第三方担保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如日本建立“两级”信用担保机制,在全国设立52个信用保证协会,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区域性、政策性融资服务机构。德国在每个州设立担保银行,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给予政策扶持。美国则直接由小企业局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二是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有的国家和地区专门开辟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板块,发展场外市场,降低上市条件,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开辟直接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筹资来源的多元化,同时也拓宽了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实现了持续滚动投资。
三是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如日本设立政策金融公库,由政府完全出资,实行公司制运营模式,平均每年受理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超过百万件,所提供的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批发资金,由商业银行按照政策要求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优惠贷款。
汤敏: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呢?这是因为,除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外,它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即它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而解决就业问题、保障人人有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政府理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其次,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该是间接支持,而不应是直接支持。政府的支持不是直接投资或者说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而是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包括生存环境、土地,包括在设计整个经济结构的时候照顾到中小企业,避免大企业攻城略地挤占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等,这是政府的主要责任。
作为一个世界难题,国外在这方面其实也面临着困境,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很多国外好的做法我们也已经展开了。现在主要有这么几个差别:一是我们的民营金融机构还比较少,未来应该在市场准入上着力。二是可以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当然,不一定非要上市。
熊涛:国外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比较成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对于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仍然较为看重,而中小企业抵押物普遍较为缺乏。借助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功能,特别是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是国际上弥补因市场失灵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种通行做法。在信用担保机构设立和运行的宗旨上,许多国家大都定位为“克服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基本平等的信贷供给条件”。可以说,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时报:一直以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央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与办法,如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规范民间信贷等。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认为,接下来我们应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秦志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的主渠道作用。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增加金融供给,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方式,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三年专项行动,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良性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化商业信用环境。
二是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利用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开展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扩大初创期、种子期成长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规模。
三是全力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逐步健全以省级再担保机构为核心、以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的统一的担保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担保业务的支持力度,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政策和免征增值税政策,提高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积极利用大数据为中小企业增信。充分利用各类大数据资源,推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及应用活动,多渠道增进中小企业信用,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汤敏: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将金融体系设计好。好的金融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样化的结构,不仅有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还应该有租赁、担保等机构;适当限制大银行的市场份额,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条件下,应鼓励民营银行尤其是小型民营银行的发展。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说。一是要放宽民营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开展正规金融业务的条件,是时候允许其进入相关领域了。二是允许互联网金融企业继续探索,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在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便利,同时也要通过监管来管控风险,保障宽松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另外,作为一个世界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理应采取新的思路。现在投融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段,即互联网金融,如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搞的网上银行、微贷银行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成本较低、覆盖面广。金融问题的核心是信息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在信息收集阶段成本较高。互联网金融则不同,因这些企业兼具平台功能,信息原本就存储其上,成本极低。不仅成本低,而且风险也更小。因此,通过互联网金融,原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能够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未来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互联网+”大有可为,当然,我们还需在这方面继续探索,进一步降低风险,使之更加完善,争取使之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条可靠路径。
熊涛:作为监管部门,我们应重点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多维度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今年,银监会在全国部署开展“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等专项治理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纠正银行业过度追求短期利润引发的金融乱象,引导银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改进激励约束机制,专注主业、规范创新,缩短融资链条,切实以“金融之水”浇灌好“实体之田”。
另一方面,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银行业要增强“端盘子”的服务精神,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鼓励大中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下放审批权限、下沉服务重心,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差别化的考核激励和尽职免责机制。广大中小法人银行机构要坚持市场定位,更好地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既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又要勤于“进村入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各种创新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优质企业、帮扶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不搞“一刀切”和大水漫灌,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